第一百六十七章 钱惟演讨赏 (第1/2页)
听完林氏的汇报,刘娥稍稍宽心了几分。
最近这段时间,京中的舆论如何,她十分的清楚。
托某人的福,批评可不少!
王曾,当真是朝廷的‘贤相’!
毫无疑问,王曾这是在挑战皇权。
本来,刘娥就不怎么喜欢王曾,如今,她更加厌恶王曾了。
要不免了他的官?
虽然刘娥不喜欢王曾,但有一件事却是无法否认的,王曾在士林的声誉很好。
而且王曾本人也没什么瑕疵,为官清廉,为人刚正,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偶尔会有些迂腐。
比如这一次。
想了想,刘娥觉得还是留下王曾比较好。
有时朝廷确实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,如果满朝都是似丁谓那样的人,朝纲必然会崩坏。
异论相搅,任何一方的实力太大,对于君主而言都不是好事,不论忠与奸。
“大娘娘,钱惟演昨日递了一份札子过来,您现在要看吗?”
“拿来吧。”
刘娥微微点头,钱惟演出京一事,她心里是带着愧疚的。
细细一算,钱惟演出知河阳都快小半年了,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递札子过来。
少顷,林氏将钱惟演的札子单独取了过来,转呈给了太后。
【真宗皇帝将立太庙,有司议以功臣配享,臣先臣尚父/秦国忠懿王/俶,勋隆奕叶,位重累朝。
亲率王徒,平百年之僭伪,躬持国籍,献千里之封疆。
忠诚格于皇天,茂绩昭于惇史,所以太祖、太宗命无下拜,赐以不名。
自先圣之纂承,念遗勋而益厚,举诸殊握,萃此一门,在乎皇朝,诚居第一。
伏望依体降诏,配享祖宗庙庭。】
看到札子的具体内容,刘娥不由笑了笑。
钱惟演这是讨赏来了。
配享功臣制度,古来有之,最早甚至可以追朔到周朝。
宋承前制,自然也有功臣配享制度,不过,太宗朝是一个例外。
一般而言,前朝君主过世,继任者应在其在位期间,指定先朝的有功之臣配享太庙。
但终太宗一朝,宋太宗都没有执行功臣配享。
宋朝配享功臣制度,实际上是始于宋真宗,咸平二年(999),也就是宋真宗继位的第二年,真宗下诏为赵普盖棺定论。
追封赵普为韩王,配飨太祖庙廷。
同年八月,追封曹彬为济阳郡王,并配飨太祖庙廷。
同样也是八月,太宗朝的官员薛居正、石熙载、潘美三人,也被先后配享太宗。
不过,相比于赵普和曹彬二人,这三人的功绩就小了很多。
究其原因,乃是因为太宗朝几乎鲜有官员能够长期执掌相印。
毕竟,太宗多疑可是出了名的。
心中有鬼,看谁都像鬼,赵光义哪敢让大臣长期身居高位?
半晌,刘娥放下了手中札子。
钱惟演可真敢想。
国朝历经三代,配飨庙廷的文武大臣不过五人,钱俶虽然有献土之功。
但一来钱俶献土并不是真宗朝的事,二来嘛,仅凭献土一事,也不足以配飨庙廷。
即便有刘娥的支持,群臣也不会答应。
文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?
名留青史!
历朝历代,配享功臣,偶尔一人,偶尔两三人,毫无疑问,能够配飨庙廷,绝对是同时代最高的赞誉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